首页>书库>半世尘埃>第6章出其不意六 (1)

第6章出其不意六 (1)

二十八岁那年,洪征明当上了独立师新编第691团的团长兼政委,统率着一千多人马。多年的带兵打仗让他变得更加成熟也更加老练,无论是打仗还是做别的什么,他都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都能料事于先。他参加过大小五十多次战斗,五十次取得了胜利,即使在险境中也能用他不断历练出来的沉着冷静克敌制胜,成了八路军中一个传奇式的人物。

二十八岁的他在没仗可打的时候心中就会突然涌出一个想找个女人的念头,并且这个想法越来越强烈。他把这心思和政委说了,政委说这得给旅长、还有师长汇报,最后要经过师长批准才行。他向旅长打报告请求结婚,旅长说好啊,你现在已经是正团职,当兵也满八年了,师长会批准的,那你准备和谁结婚,娶谁做老婆啊。洪征明这才想起他还没有想好要娶谁。旅长哈哈大笑说,别看你已经是团长了,可还是个生瓜蛋子啊,对象都没有你结的哪门子婚嘛,等选好了对象再提这件事吧。

就在他为没仗打也没老婆娶开始懊丧的时候,解放全国的战争拉开了序幕,他的691团又被派去驻防凉城。

凉城往南二百里地有一个地名杀虎口的隘口,两侧山势险要,是山西大同通往内蒙的必经之处,“扼三关而控五原”,自古为北方要塞,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抗战胜利小鬼子投降了,国军乘机来抢占凉城,把这样一个紧要之地让691团来防守,足见部队领导对洪征明的器重。

那时的凉城在战火中遭受过重创,唯有大青石砌起来的城墙可作防御,洪征明兴冲冲地接防,也作了布防,坚固的城墙使他忘记了城外地势开阔带来的不利,以至在这次防御战中差点全军覆没。据他后来回忆起这次战斗时也不得不承认,那天中午,当他看到黑压压的敌人潮水一样涌上来时,他没有想到的远不止这些。

那是在天气最热的八月里。敌人的一个师向着凉城席卷过来的时候,洪征明还在看书,也记住了杀虎口在春秋时叫“参合径”、唐时称“白狼关”、宋时名曰“狼牙关”,明朝时在此抵御少数民族南侵,更名为“杀胡口”,满清时为缓和与北方蒙古人的矛盾,将“胡”改为“虎”这些知识。就在他为这些历史知识的获得而击节叫好时,参谋长老罗来报告说敌人一个师在一千多骑兵的配合下共计有上万人向这里进攻时,他惊得连书都掉在了地上。“一万人马!”洪征明惊叫一声,从椅子上弹跳起来。

“是噢,哪个能想到有这么多也这么快哟!”参谋长浓浓的四川口音让洪征明头皮有点发麻。

“赶快向旅长报告这里的情况,请求支援。”洪征明说。

就在这时隆隆的炮声由远及近地传来,洪征明说声“马上投入战斗!”,就抓起枪往城楼上冲。

密集的炮声过后,又是密集的子弹声,城外不远处敌人的机枪不停地向着这座石头城扫射,子弹向雨点一样盖过来,伏身在垛口射击的战士们不停地有人中弹倒下,而不时飞过来的零星的炮弹就在城内百姓们堵在垛口上的柜子、棉被,还有羊毛旁边炸开,硫磺火药的味道强烈地冲进每一个人的鼻孔。

敌军用大炮轰不倒凉城坚固的城墙,就架起长长的云梯攻城。洪征明巡视一圈,南门和东门都是这样,而援兵却在这一整天的战斗中还没到。他不停地向杀虎口的守军求援,“你再不来我团就殉国了!”可是这样的话说了多次也没有用,援军还是没有来。因为驻守在杀虎口的增援部队被敌人的骑兵截杀,也正在浴血奋战。

天黑时,敌人又借着夜色的掩护,更加疯狂地架起云梯攻城,狂风一样刮过来的子弹压得战士们根本抬不起头,691团已伤亡近半,就连协助守城的老百姓也牺牲不少,城内百姓们送来米汤和馒头,和战士们共同守卫凉城。“他妈的,都什么年代了,还这打法!”洪征明一边骂着,一边在警卫的保护下指挥战斗。在机枪和炮火的压制下,敌人一批又一批地蹬着云梯冲上城头,有几次都爬上了城头和战士们开始肉搏。看着大铁锅中的米汤,洪征明大喊一声,随手将一大碗米汤向垛口外扬下去。这时就听下面一阵凄惨的叫喊,这个垛口上攻城的敌人便没了动静。“老子烫死你们!”洪征明咧开嘴一笑:“参谋长,传令下去,不打了,用米汤浇他们!”战士们感到惊讶的时候也将大碗米汤一伸手向垛下倾倒下去。

城头下敌人的惨叫也鼓舞了百姓,架起了更多的大铁锅在城头上煮米汤,米汤在大锅中翻滚,在战士们的手中传递,在战士们的手中向城墙下倾倒,也有人开始引伸洪团长的这一战法在大锅中烧开了水往城下倾倒。洪征明借着那时大锅下微弱的光亮看了看手表,发现这种状况在持续了两个小时后,城下就陷入了一片寂静,但城下阵地上的敌军丝毫不见减少,反倒越聚越多。

“我们要坚守,等待援军!”参谋长说。

“没有用了!我都写好遗书了。”洪征明说。“这个凉城真让我心凉啊!”

“是咯,一千人对付一万人哟,不得了哦!”参谋长说。

“胜利了就是功臣,失败了就是罪人。”洪征明冲参谋长笑了一下说。

“我也写好遗书咯,第四次。”参谋长说。

“看来你参加过的血战比我多啊!我是第二次。”洪征明说。

“年龄我比你大,所以经过的战斗肯定要多,革命同志哪有不随时牺牲的!”参谋长点起了一支烟。“给你,来一支,我自己卷的,塞外的好烟叶哦,你没尝过!”

“不抽。没尝过的多了,不在乎!”洪征明轻篾地一笑。

“没尝过,那女人你尝过咯?”参谋长浓浓的四川口音让洪征明觉得特别有意思。

“没有。想过,可是没成嘛。”洪征明自嘲地笑了笑说。

“想哪个?”参谋长问。“是谁么?你不好意思我去给你说。”

“就是想过。可不知道是谁。”洪征明不好意思地摸了一下头。

“咳咳……”参谋长突然被旱烟呛了一下,大笑起来:“我说你就是个瓜娃儿么,没得人你想哪个哟!”

“不说这个了,你说这城我们守得住吗?”洪征明说。

“守得住你也得守,守不住你不也在守么!我们不说这个,天南海北地,都聚在这个方了,也说不定哪天就洗白(四川方言:完蛋)了!我这个四十年的脑壳也说不定保不住了!”参谋长长叹一声。“我三六年在四川安岳参加的红军,那个时候我在学校当先生,一路上爬冰卧雪到了这儿,现在都十二年了,我不晓得老家还有啥子人,我也不晓得革命要几时成功,但我就是想打回去,为我家老孩儿(四川方言:父亲)报仇。他老人家就是因为我参加红军让国民党扔在门前的水塘子里淹死的。我知道这个事情后就时时想着回去报仇,可是现在哪儿都是国民党,你晓得是哪个杀了我父亲?所以我说全部的国民党都是我的仇人!我当你的参谋长是因为组织上让我来帮你的,你这个娃儿年轻,怕是把不住火侯,让我来帮你的,但说起打起仗来我可比不得你哟。好咯,不说这些咯,我们现在还要对付城下的国民党啊!”参谋长轻轻地将烟头在鞋底上摁灭。

洪征明长长地呼出口气,爬在城头上用望远镜向远处看,城下静悄悄的,没有什么动静,也听不见人喊马嘶的声音。

“他们的骑兵肯定是撤了,没得啥子用,天亮后就只有步兵往前冲咯!”参谋长说。

“天亮他们还要攻城,拿不下凉城他们不罢休啊!凉城背后还有个杀虎口呢!”洪征明说。

“对了,我们要积极防御!还是要用热的。”参谋长说着指了一下大锅下的煤。

“热的?”洪征明说。

“对,热的。这个地方不缺煤,俗话说靠山吃山嘛。”参谋长说。

黎明的时候,凉城的南门和东门两处城墙上都堆起了一垄一垄烧得正旺的煤。当敌人发起新一轮攻击,想爬上城头时,才发现在子弹的呼啸中爬上城墙后遇到的问题是他们没料想到的,不光是滚烫的米汤不停地从城墙上泼下来,垛口处一条三尺宽的正在燃烧的煤垄也无法越过。虽然敌人多次发起了冲锋,但就是这条煤垄和滚汤的米汤让他们裹足不前,为大部队的救援赢得了时间。在米汤和煤火的阻击中战至中午时,增援部队从城南城北两面紧急夹击击溃敌军,收复了凉城。但洪征明心中只有懊恼。

“洪团长,新打法呀,连米汤煤火都成武器了!”旅长对洪征明说。

“逼的,打不过他们就用这招。”洪征明说。

“不过这米汤和煤火为你们赢得了时间,多动脑子总会有办法,好!”旅长说。“还有,你们团可是伤亡过半,这你得好好说明一下!说不定还要背个处分!”全团牺牲六百人才得以守住凉城,让691团损失大半人马,旅长认为是没有积极防御才招致这么大的损失。

“是不是想女人了,才掉以轻心的!”旅长开玩笑说。

“想谁我都不知道呢!”洪征明慢悠悠地说。

“你看看,临阵你还看这书。”旅长拿起洪征明看过的书随手翻阅,在被折了书角的一页中他看到有“嘉靖三十六年一战,守军左右无援,孤军奋战,坚守城池八月”的记述时,哈哈哈地笑起来,“洪征明,你以为那是过去?那时怎么守,现在又是什么情况,能一样吗?你呀,太大胆了!不过,有这样的胸襟也好,临阵不乱嘛。大将风度!那你说说看,如果我们不来救你你怎么守住这里?”

“报告旅长,没想过,能打就是了。”洪征明对参谋长的话有些生气,一听旅长这话噌地从椅子上起立回答。

“你有情绪?”旅长说。“这仗是打胜了,你的打法今古没有,噢……不,现在有了,我还是很佩服的,八月的天气架起火来烧,谁能想到,你团也为大部队进攻赢得了时间,但伤亡大半你是有责任的,等我向师领导汇报再做决定。”

“打仗哪有不死人的!”洪征明嘟囔着说。

“我看你就是有情绪,不过得留着在师长面前说!”旅长说。“参谋长说的也没错,你是不是认为打过多次胜仗就以为老子天下第一?了不得了?全师都没有人比得上你了?老实说,你那是玩仗,不是打仗,有谁用过皮鞭打敌人的,有谁用过米汤浇敌人的?啊呵?”

“报告旅长,我想女人了!我没带好兵,我没打好仗,我甘愿受处分,我甘愿被撤职!”洪征明说。

“哟哟哟哟,情绪更大了!想女人没错,可是打仗,一千人的队伍交给你带,他们的命在你手里你懂吗?当营长那时你玩了个皮鞭战,俘虏了小鬼子一个大队长,领导觉得你勇敢有谋略,就提你当团长了,原本是让你代理,但那次确实是出其不意,干得漂亮,就没追究你!你现在思想上轻敌才招致这么大的损失你明白吗?还玩了个什么米汤战术,你又不是古代的侠客,能用随手拿来的皮鞭、米汤打敌人?现在明白了吧!”旅长拍着桌子说。

洪征明没再吱声。他明白,上千人的一个团让他带成了一个营,仗还打得窝窝囊囊,要不是驻守杀虎口的援军,恐怕连这一个营也剩不了了。

691团的这次战斗总结最后落在了师长的案头。“怎么有这么个家伙当团长!”师长有点犯迷糊,“这算打仗吗?部队交到这样的人手里能让人放心吗?胡整!”

“能打胜仗就是好团长!”师参谋长说。

“不行,他只是有点小聪明,带兵打仗并不行,撤了!送教导团学习去。”师长说。

师长的命令马上执行,洪征明一夜之间从团长变成了没有职务的一名普通干部,进入军教导团学习军事理论。在这里,他遇到了从冰河上逃跑时失散,已经有十三年没见面的白忠发。白忠发的经历和他差不多,他和郭政委从冰河上跑过来后,也是昼伏夜行,沿途乞讨,给一个地主家打土坏做苦工一直到了十月份天凉的时候才找到队伍。郭政委后来去了晋东前线,他参加了八路军,现在也是到教导团学习。

有一天一位师首长来找他谈话,他一眼就认出了这个十三年前在三道湾夜宿他家草垛中的郭政委,他现在是新一师政委。

“洪征明!”郭政委大步走过来握住了他的手。“我听说你的事迹了,作战很勇敢,很有谋略嘛。”

“现在犯错误了,正在这里洗心革面呢。”洪征明憨笑着说。

“洗心革面?好嘛,这样会让你更成熟,更适合作一个军事指挥员。”郭政委说。“我今天来找你,就是想和你谈谈,提高一下你的认识。现在中央军委已经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我们一野的任务就是向西北进军,消灭西北之敌,解放并经营西北五省。我们的作战方针是大量歼灭敌人,巩固与扩大新解放区,首先集中力量与胡宗南主力作一次决战,然后集中主力与青宁‘二马’集团决战,同时大量发展地方武装,以巩固广大新区,并随着战争的发展形势,加强对城市政策与民族政策的贯彻与执行,团结广大各族人民,争取迅速解放整个大西北。现在我们就要挥师西进,我们需要大量有作战经验的军事指挥员。考虑到你是从西北参加革命的,熟悉西北的军情、民情,这对于作战和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是有利的,所以师党委决定让你回到691团去,代理团长职务,并且将原来一些从当地参军的西北籍的同志编入到你团,参加解放大西北的战斗。我还给你选了一个新搭档,就是和你从小一起长大一起参加革命的发小,白忠发同志,做你的政委。他处事成熟稳重,你和他一起领导这个团,我想不会再犯错误了!”

“太好了!”洪征明按捺住心头的激动暗自叫好,眼前甚至出现了幻觉。这些年来无时不刻萦绕于心的打回老家去的愿望总算能实现了。

六月里的时候,洪征明所部西渡黄河进入陕西,七月里解放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