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河口,九座毛竹浮桥腾空而起,飞架两岸。
千百盏灯笼、火把在岸边闪耀,把淠河上下照得通红。
成千上万名红军战士踩着浮桥。快速通过淠河。突然,一座浮桥塌了,区苏维埃主席率上百名群众跳入水中,双手托着浮桥,让红军战士从桥上通过去。
红四方面军总部人马走到一座浮桥的中央,徐总指挥站在浮桥上,望着这振奋人心的情景,对身边的总政委说:
“昌浩同志,有什感想”
陈昌浩同志的感情更容易激动,嘴里不住地说:
“太感人了,太感人了。人民群众起来了,真是汪洋大海。”
徐洁参谋见总政委如此激动,便故意朝着总政委,说:
“要是张主席也来看看就好了,我相信他也会受感动的。”
徐总指挥也很感慨地说:
“离开了群众,共产党、红军就一事无成。”
总指挥、总政委率总部继续前进了,千万名红军战士在浮桥上前进,千万双群众的手在水中托。着浮桥。
淠河的水滚滚奔流着……
三月二十二日拂晓,楚汉华、张琢、许其朋率领全团渡过淠河不久,前面就传来了枪声。一听枪响,战士们都按捺不住急切参战的心情,加快了脚步。
正在这个时候,徐洁参谋来传达总部的命令,他说:
“先头部队已经围住了青山镇的守敌一个团,还有反动地主武装的一个保安团。总指挥预料青山镇被围,驻守在苏家埠的敌人,不会坐视不救,命令你们团到青山北二十多里处阻击敌援兵,并包围苏家埠。”
“是!”楚汉华作了响亮的回答。几个团干部一商量,觉得这一行动,完全是按照徐总指挥在师、团干部会议上提出的,苏家埠战役以围点打援的基本格局,即运用避敌之锐,懈敌之志,乘敌之弊的战术办事,有了这一作战方针,指战员们心里更有谱了。
苏家埠位于大别山东麓,淠河西岸,离六安约四十里,这里,茶树漫山,麻苗遍地,竹林掩海,松杉盖岭,是个经济作物区,其中以六安茶最为有名,色、香、味俱佳,也称六安松萝,俗名片茶或贡茶。在封建帝王时代有“岁贡茶叶七百斤”的记载。
苏家埠是淠河在跃出大别山的崇山峻岭的第一个码头。淠河河宽水深,浩浩瀚瀚向北流入淮河,一年四季均可行船。当地山货特产多经麻埠、独山运到苏家埠出口。而外地货物亦经苏家埠运向山区,故它又是六安县工商业较大较茂盛的集镇之一。
苏家埠的市镇紧挨着淠河。镇内居民约有一万多人,市里两条主要街道,一是东西街。一是南北街。市中心就是两条主要街道相交的十字路口。三、四米宽的街道两旁,商店、饭馆、摊贩、茶座,鳞次栉比,有小南京之称,民间流传“金麻埠,银独山,苏家埠就是金銮殿”的谚语,可见其繁荣和热闹的情景了。
苏家埠驻有敌一个旅部和两个步兵团,约有六千人,韩摆渡驻敌一个旅。这两支部队经常换防,他们自称为“钟鼓相闯,屹然为六安西南之屏障”。
现在这会儿,楚汉华接受命令后,部队刚到达指定的地点,果然不出总部所料,驻守在苏家埠的敌人蠢蠢出动,来解青山之围。在芮草凹处,两军相遇,楚汉华率领全团飞兵抢占有利山头,阻截来敌,接着楚汉华命令三营抄小路迅速向敌左翼运动,对敌人形成前后夹击之势。敌人一见大事不好,仓皇向后龟缩。一营乘机发起猛攻,打得敌人溃不成军,一部被俘,一部后逃,红军穷追不舍,象赶兔子似的把敌人赶进了苏家埠。
经芮草凹一战,打乱了敌人的部署,改变了敌我态势。敌人只能设法解救被困之敌,处于被动局面。
红军在三天之内,以锐不可当之势,完成了分割包围青山店、苏家埠、韩摆渡之敌的计划。这样,从整个红军来说,除了担负围困敌人的任务之外,别的部队就可以腾出拳脚,随时准备打击来援之敌。
一团和五团完成对苏家埠的包围之后,楚汉华、张琢、许其朋和五团团长严德伟、政委杨世春在向导的带领下,攀上一个制高点。从这里可以看到苏家埠内外全貌。只见它西面紧靠宽大的淠河,高耸的河堤像城墙一样。它的北、东、西三面筑有高二丈、厚一丈五的寨墙,环墙筑有九个三丈高的碉堡,居高临下,火力密集;寨壕深一丈,宽三十米,壕河上有五座可供进出的吊桥,那里设有栅门、炮楼看守,壕河外设有毛竹、树木、门板等副防御设施,宽达七、八十米,个别要口还设有铁丝网……这些永久性的工事。说明敌人对苏家埠的防守是煞费苦心的,确实是个易守难攻的军事要地。这时,大家才真正的感觉到,我们面对着不但是十倍于我的敌人,还有防范坚固的工事,回过头来想想徐向前总指挥在团以上干部会议上的决定,更加觉得“围点打援”这个战略战术的英明和正确。
三个据点的敌人被红军困在围寨里,固守待援。敌人出不来,红军也不着急攻。第一,敌据点均筑有坚固工事,红军火力不强,硬攻损失必大,是划不来的。尤其是苏家埠,是六安与霍山之间的一个硬钉子,红军强攻很难取胜。第二,更重要的是,我军围点的目的,在于打援。霍山敌人兵力不多,出动的可能性不大;六安敌人众多,是我吸援击敌的主要方向。因此,总部在继续围点的同时,以少部兵力布于霍山以南监视该城之敌,而以两个团的兵力布于六安至韩摆渡、苏家埠之间的平岗头、樊通桥一线,占据有利地形,构筑工事,在地方武装配合下,准备打击六安方向的援敌。
一团和五团围了苏家埠之后,楚汉华总是着急着想打。这一天,徐洁参谋来了,他以为是来传达命令的呢,问了半天,徐参谋是来了解情况的。楚汉华很关心地问:
“总指挥来了没有”
“来了,他还要找你呢。”徐洁笑笑说:“总部在苏家埠以东的朱大院墙,总指挥和前线指挥部在苏家埠东南一里多路的永慧寺,有事你就到那去。”
楚汉华高兴地说:
“过去,一打起仗来,只要我知道郭志浩在哪里,我的信心就足了,胜利也就有把握了。后来,郭志浩同志牺牲了,徐总指挥来了。现在,一打起仗来,我总要打听好总指挥在哪,只要总指挥在我们身边,打大仗、打恶仗,我一点也不发愁。”
“好啊,你们都想到一块、心连在一起了。”徐参谋笑着说:“总指挥经常在我们面前夸赞你们老一团,说老一团在红四方面军中,是资格最老的一个团,也是最有战斗力的一个团。它保留了许多老传统,战斗作风比较好。所以,总指挥总是把老一团带在跟前,到关键时刻用来打击敌人。”
事情也确实是这样。楚汉华、张琢、许其朋带领的老一团,是从黄麻起义中冲杀出来的一支队伍。多年坚持艰苦奋斗,高举红旗不倒,坚持斗争,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现在已拥有两千五百多人了。所以,每逢打仗的关键时刻,徐总指挥就想着动用老一团。
徐洁检查了解了一团情况后,对楚汉华说:
“总指挥让我来看看,围城的任务是你们的,打援的任务,你也要做些准备,我们的兵力就这么多,到时候,总指挥自会神机妙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