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库>黎明的曙光>第229章 转折3

第229章 转折3

起义军离开了木兰山以后,就像鹰击长空、鲲鹏展翅,走得非常快。一下子就到了高桥。

斯时,已经到了三月底、四月初了,春天到了,气候开始暖和了,正是走路的好时候,加上大家回黄麻心切,所以走得快。前些时候,楚汉华他们曾到过高桥,自从敌人占领了黄麻城后,高桥这里广大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不顾敌人的血洗火烧,一直坚持进行英勇顽强的斗争。在黎民伯同志的领导下,革命群众到处散发传单标语,掩护革命同志,千方百计地打击敌人,把“打倒国民党反动派”的标语贴在敌营驻防门口,叫敌人惶惶不安。党员汪达打进敌“清乡团”充任了小队长,叫团丁站岗放哨,只注意提防敌人,掩护许多革命干部,黎民伯还亲自带领几十个义勇队员,隐入深山密林打游击,遇到反动豪绅地主和零教敌人,就用刀矛、石头处死。这支小小的革命武装,在极为艰苦的环境里进行斗争,影响日大,参加者也日多。所以,起义军一到高桥,楚汉华就与黎民伯他们联系上了。

战士们到了高桥,见到了坚持斗争的同志和群众,就像孩子又回到母亲的怀抱。亲人相见,悲喜交加。乡亲们热泪盈眶地向亲人倾诉国民党反动军队和地主“清乡团”的滔天罪行,纷纷要求向敌人讨还血债。

“群众也时刻盼望者工农革命军能早日回来啊!”黎民伯说。接着他又把群众编的一首诗念给大家听:

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哟,

地上有多少只流泪的眼睛,

亲人的鲜血哟,

染红了高桥河的水;

千仇万恨哟,

何时洗雪清

万树红花迎春开呵。

万颗红心盼亲人来,

高桥河的流水无子夜啊,

洗不尽穷人的血泪哀。

指战员们听完了这首诗,又听到群众的控诉,个个满腔怒火,纷纷要求赶快打进黄麻城去,报仇雪恨。郭志浩、戴树民也向黎民伯说明了他们端老窝的意图,黎民伯听了,赶紧摇手说:

“不行,不行。韩守成那小子比他哥狡猾,我们也得到情报,说他带着大批人马去木兰山了,刚组织好人,想进城去袭击一下,可那小子已经把全部人马带回来了,早进了城了,国民党军队也到了城里。”

郭志浩、戴树民也如实地讲清他们不能再回木兰山了:

“我们虽然在木兰山周围联系了不少群众,坚持了好几个月,但是,敌人的兵力多,天天搜山,总是摆脱不了被动的局面。”

“我们最近也常常考虑这个问题,大家的意见比较趋向一致。”黎民伯说:“用游击战争的方式号召群众,首先消灭‘清乡团’和大打反动分子,不打城市。”

“这个主意倒挺高明。”戴树民高兴地说:“黎民伯同志,你的意见,我们下一步怎么活动好”

“要是依我看,你们还是回黄麻来活动比较好,这儿的群众基础好。”黎民伯说:“把人员先留在我们这儿,派少数人到北面去看看,侦察侦察情况,到七里坪附近去联系联系群众。不要急于到城里去活动。”

黎民伯的想法,跟郭志浩、戴树民、曹如海他们的想法,比较一致,于是,很快的就形成了决定。

意见统一后,戴树民自告奋勇带领大家去七里坪那儿活动。他是上戴家村的人,那儿是山区,地形他熟,郭志浩是黄坡人,地形不熟,曹如海虽是本地人,但多年在外教书,也不熟悉地形,大家一致同意由戴树民带领。另外选出十二个人,有楚汉华、许其朋、汪大贵、罗大虎、郑亚楼、吴二先、徐国祥、范荣华、周业成、戴孟雄、郑福东、张忠国。其他的人编成两个队,分别由郭志浩、曹如海带领,配合黎民伯他们,暂时在高桥一带活动。

部队开完会,讲清任务,人员分配好以后,戴树民就带着十二个人出发了。十二个人一个队,队长楚汉华,副队长许其朋、汪大贵。他们夜间走路,白天隐蔽起来。

十三个人,都是身强力壮的好汉,最小的是罗大虎,十六岁,其余都是二十多岁。这十三个人中,最能走路的是楚汉华,有飞毛腿之称,一天走一百二百的,对他来说,就像个玩似的。他有一种特殊的认路本领,只要走过一次,他就能记住,白天、夜晚,什么时候他也迷失不了方向。有人把他的眼睛用布蒙上,然后拉着他转了几十圈,停下来,把布一揭,他马上就能告诉你东南西北,保险不会错。不过这位号称飞毛腿的,饭量大得也是怕人。他要是肚子饿了,三、四斤猪肉煮熟了,能吃得一点不剩。

飞毛腿自然走在最前面,紧跟他的是戴树民,两个快腿带路,后面的人跟着,就像刮起来一阵风,嚓嚓嚓,嚓嚓嚓,嚓嚓嚓……

走到后半夜了,下来几十里了,因为离开几个月,谁心里也没有底,夜晚要是碰到坏蛋,还好对付,白天要是碰到坏蛋,麻烦事就比较多。戴树民边走边说:

“我们最好找独门独户的人家住下来,可不能在大的村庄上住下来。”

要是按照楚汉华的想法,一夜就走到城北去,他听戴树民这么一说,也觉得没有多大把握,便说:

“向阳沟离这不远,那里有个大庙,庙里比较富足,有四十多个和尚,过去我来过,到那儿去住一天,你看怎么样”

戴树民听了,问:

“大庙离村庄有多远”

“庙在山上,山下才有人家。”楚汉华回答说:“我估计敌人不会到那庙里去。”

“好吧。”戴树民说:“不过要多加小心。”

楚汉华加快了脚步,把队伍带到了半山腰,叫大家埋伏起来,他和许其朋前去叫门。许其朋到了庙门口,一个跟头上了屋顶,然后到和尚住的地方一看,和尚们正在上早课,他赶紧出来,楚汉华这才上前叫门。

这时,只听里面一个和尚,口念阿弥陀佛,出来开门,楚汉华看到来的可能是知客,便向他说明了来意,那和尚立即把两个人领到方丈那儿,方丈正在参禅打坐,听说后立即停下来,楚汉华又说了一遍他们的来意,方丈满口答应。

大家进到庙里,方丈、知客都挺开明,也很热情,拿出好米和新做的豆腐,给大家做饭吃,饭后到禅房和和尚住的地方休息睡觉。方丈是个很有学问的人,和戴树民谈很挺热火。

这一天,大家把觉睡得足足的,饭吃得饱饱的。黑夜又行动,临走的时候,楚汉华掏出二十六块银元,对知客说:

“这是我们工农革命军的规矩,吃一顿饭给一块钱,我们十三人,每人吃两顿饭,应该交二十六块钱,请你收下,不要客气。”

知客僧怎么也不收,你推过来,他推过去,最后还是方丈说了话。方丈说:

“你们吃饭应该给钱,我也该收。但我收下的钱再捐献给你们,也算我老僧对革命的一点心意吧!”

戴树民同方丈谈了一天,觉得老僧是个很明白的人,无奈他们着急要走,如果时间长,动员老僧参加革命也是有可能的,他听方丈如此说话,也就叫楚汉华把钱收回来,说:

“我们在困难的时候,你能帮助我们,我们永远不会忘记的,后会有期。”

十几个人同四十多位僧人互相合掌作揖告别,那边是左一声右一声阿弥陀佛,这边是左一声右一声谢谢。

离开了大庙,队伍又像一阵风似的向北刮去了。

后半夜摸黑到了琉璃河村,离七里坪只有七华里。戴树民决定进村住一夜,楚汉华剐进村,就看到几十个人背着大枪在村里,他赶紧退出来,大家一听说有敌人,拔腿就跑。出了村有二里多路,一清查人数,只有十二人,汪大贵不见了。他能去哪呢,大家觉得不可能留在村里,戴树民这才想起来,晚上出发的时候,光顾给和尚们道谢,忘了清点人数,上了路走得又快,也没有查看过,很可能还留在庙里,便对楚汉华说:

“你带个人去,把汪大贵找回来,我们在施家洼等你们。”

楚汉华一看来回又得好几十里,也怪自己太粗心,丢了个副队长也不知道,二话没说,就带着郑亚楼走了。两个人到了向阳沟庙里问和尚,和尚也不知道,方丈叫大家分头找。原来汪大贵傍晚起来撒尿,因为实在困得厉害,倒在柴火堆里又睡着了,和尚找到他时,他还睡得死死的呢。楚汉华见汪大贵还眯瞪眼,生气地说:

“你汪大贵倒好,吃饱了光顾挺尸了,忘了革命了,把老子们累苦了,还要回来找你。”

等汪大贵全明白过来以后,赶快赔礼道歉地说:

“楚队长,你就往我身上打吧,我困得实在够呛。”

方丈一看,赶紧叫和尚们做饭,三个人吃了饭,不能等晚上再走了,楚汉华决定白天冒着险走。

三个人又跟和尚们左道谢右道谢后,这才上了路。汪大贵吃饱睡足,精神倒是好得很,走起来挺快,楚汉华和郑亚楼已经走了一夜了,总感到又累又困,到了米家集的时候,天到中午了,几个人感到肚子饿了,楚汉华想到他认识一个人,名叫白义,过去在地主韩耀光家当过长工,为人比较忠厚老实,不至于坏事,便打起主意到他家弄顿饭吃。于是,便找到白义家,正好白义这天没出门,见了楚汉华高兴得很,没想到还能看得起他这个穷朋友,立即忙腾着做饭。楚汉华的意思能把肚皮填饱就行,因为他们急着要赶路。白义呢,穷得拿不出什么东西,他还想招待得好一点,又做饭又蒸咸肉,弄到下午两点才吃饭。

白义家只有一个人,刚才忙着做饭,顾不上说话,这会几端起饭碗,话匣子可打开了,问这问那,楚汉华他们又不敢直说,人家忙了半天给做饭,不陪着说话太不近人情了。他们吃着吃着,直到三点才动了身。

他们出了米家集,正是菜子花开、麦子长得很深的时候了,庄稼人非常重视季节的变化的,很长时间他们都是夜间活动,这会儿,大白天里,他们走在大路上,看着一块一块开着的油菜花,看着那绿油油的麦子,心里多高兴。但是,走不多远,汪大贵突然喊道:

“不好,有敌人。”

楚汉华抬头一看,真的有十几个兵,身背大枪,快和他们碰上了。三个人悄悄嘀咕几句,想硬闯过去。但那十几个兵不摸虚实,看这三个人身穿大褂,头藏礼帽,还背着驳壳枪,不像老百姓,那个带队的班长心里害了怕,拿起枪就放。

三个人见敌人打枪,拔腿就跑,结果,三个人又跑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