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都城陷落

夜半,暴风雪肆虐而起。魏威来报,说他们奉命去捉夏族信使时,仅擒住了几个夏兵,夏王四子夏承奛不知去向。帝后二人听了都是大惊失色。

原来夏王可汗遣四子进京送信前,手下谋臣郎灵已算准了华元帝看到国书必会断然拒绝,因此暗授夏承奛到馆驿安顿下来后,便可偷偷撇下随从,只身逃去内应兵部尚书府躲藏起来。

兵部尚书封耀天老奸巨猾,他预感到华氏江山不保,为谋求后路,早在数年前就已暗中投敌。当听夏承奛说,夏军打算于次日奇袭京都,立刻将京师守将全部叫到自己府中,威逼利诱予以策反,见有少数不服者,当场斩杀,如此,还没等夏族攻城,华国已注定了必败的命运。

次日黎明,城北数里外狼烟四起,夏族虎狼之师呈左、中、右三路大军,如洪水般乘着风雪包抄过来,黑压压的无边无沿。

华国官员或打算投降或急着逃走,只有极少数爱国将士打算殊死一搏,城内百姓和兵卒闻讯早已乱作一团。

天色刚亮,战鼓声大作,暴雪纷飞中,箭雨、炮火倾泻而至,城楼伤霎时火光四起,血肉横飞。那些守城的军卒,见许多军将都不战自降了,还哪有心思抵御外敌,纷纷丢盔卸甲、抱头鼠窜。

夏族兵丁架云梯,挥舞着狼牙棒,怪叫着冲杀上来,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便攻破了东城门。此路军的主帅是夏王第三子夏承玄,此人最是能征惯战,在几个兄弟中无人能及。

另一边攻打西城门的是夏王可汗的二儿子夏承狄,此人凶残异常,他也不管华国军卒是否已经归降,只要见到便是一通杀戮,战场较东城更为血腥。

从正面来攻北城门的,是夏王可汗和其长子夏承殄率领的大军。只因守在这里的军卒头目早在封耀天的授意下临阵倒戈了,随着吊桥落下城门开启,夏族军队如潮水般涌进城内,情形反倒没东、西两城门那么惊心动魄。

三座城门陆续失守,百姓见再无任何希望,纷纷涌向南城门逃命去起,混乱之下,互相拥挤践踏至死的人不计其数。

夏兵天性残暴,一进城便如狼入羊群一般,到处杀人放火、奸淫掳掠,连寺院也不放过。一时间城内尸横遍野,哭号声此起彼伏,屠城的场面令人惨不忍睹,侥幸存活下来的人,数十年之后回忆起来,仍是嘘唏不已。

就在华国京都遭受涂炭时,华元帝还碧霞宫宿醉着。碧薇几乎一夜未眠,当她听到隆隆的炮声,一时也顾不得叫醒身边的皇上,急忙跑了出去。

碧薇来到到殿外,见整个京城到处烟火弥漫,再看长街,宫女、太监们都往复奔跑乱着。一问身边的寇莹才知是夏军已攻进城里来了。碧薇闻言顿时花容失色,向后便倒。待好容易转醒过来,发觉腹中阵痛不止,眉头紧锁道:“不成,这当下怕是要生了!快请太医!”并低声交代寇莹快去找几个心腹侍卫来以防不测。

寇莹应声而去,不一会太医匆匆赶到,见状忙马上招呼大家七手八脚将她抬去偏殿准备接生。

碧霞宫内的吵闹声终于惊醒了皇上,华元帝睡眼惺忪地从房内走出来,问乱哄哄的是怎么回事?首领太监裴公公告诉她说,夏军已攻进城了!他这才如梦初醒暴跳如雷地穿上龙袍,连喊带骂便往殿外走去,边传下口谕,谕令所有王公大臣都速速到金銮殿内汇合商议对策。皇上哪里知道,文武百官们见城池沦陷,全如丧家之犬般奔逃了,谁还会来效忠他呢?

金銮殿上空荡荡的,皇上坐在龙椅上巴巴望着殿外,等了好久也不见人来,方知大势已去,不禁长啸一声,起身用力推翻龙椅、香炉,扯断垂幔,又用烛火引燃地毯,金銮殿顿时火头大起。

当皇上带人返回后宫时,见嫔妃们正在争抢金银细软准备出逃。皇上气得大喝一声:“好你们这群薄情寡义的贱人,此时不知与朕分忧,却做出如此不堪的行径来,朕留你们在这世上还有何用?”

皇上说着伸手从戍卫手中夺过一把佩剑,过去不容分说就是一顿乱砍,霎时间,宫娥才女被砍得残肢断臂翻到在地,鲜血喷溅的到处都是。

华元帝自己发狂还嫌不够,又敕令身边御林军和侍卫们也跟着一起大开杀戮,口里不停地狂吼道:“给朕把她们都杀光,谁都不许活着离开紫奥城,大华国不复存在了,朕要以死殉国,所有人都得一起陪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