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回马刀惊煞石守信
两军阵铜锤换玉带
上回书说到石守信要战杨衮,岂知杨衮七子金刀杨继业出马,两个人大刀对大刀杀了个难分难解。
这杨继业乃是天上北斗星君座下白虎神君下转,一身武艺非凡,能耐是杨衮几个儿子中最好的。
石守信乃是混土星君投胎,一身武艺从无敌手。今日两个对阵,真是将遇良才,不分胜负。从午前一直杀到午后,从午后又杀到太阳西斜。只见战场之上两匹马打盘旋,两个人四臂齐摇,两柄刀上下飞舞。
石守信心想:“看这个杨继业年纪不大,武艺非同小可。照这么杀下去,就是再战三天三夜也难分胜负。不如使巧记胜他。”
那边杨继业也在琢磨:“这个石守信别看身量高大,一身肥肉,可真是力大无穷,刀法惊奇。看我回马刀取他性命。”
石守信打着打着,使了个拖刀计,这可是当年三国时期关羽留下的成名绝技。只见石守信卖个破绽,回马便走,杨继业随后便追。
石守信就像是打不过了,刀也抡不起来了,大刀头冲下,拖起便走。杨继业随后一追上了当了。只见石守信手上一用力,大刀掀起地上的土,伴随着一道黄光,直奔杨继业面门飞来。
杨继业一看不好,闪身躲过,拨转马头就走。
石守信见了大喜,转回马便追。哪知道杨继业也是一计,他要用回马刀。杨继业眼看石守信追的近了,把刀头一转,一道白光就奔石守信劈了过去。
石守信一看,吓得哎呦一声。躲?来不及了,只好双手把刀一举,向上就架。哪知道杨继业的回马刀与众不同。这把金刀刚到了石守信的刀杆,突然转了个弯儿,绕过他的刀杆,直奔他胸腹就劈。
石守信吓出一身冷汗,把刀杆急忙向下一拨,杨继业这把刀向回一抽,把石守信的马头劈了下来。
石守信战马虽说没了脑袋,但是向前冲的力道不减,一下被甩出两丈多远,眼睛一闭,等着杨继业取他首级。
赵匡胤等人见了,都闭眼说道:“这下石守信完了。”
哪知道杨继业并未下手,冲他说道:“不服换马来战。”
石守信张开眼,见杨继业骑马站在一旁,把大刀背在身后看着他。
石守信急忙爬起来,冲杨继业深施一礼:“多谢七将军不杀之恩。”然后跑回本阵,不敢再出来了。
赵匡胤见天色已晚,说道:“杨将军,今日天色已晚,咱们是挑烛夜战,还是明日再战?”
杨衮听了心说:“我若是说明日再战,岂不是承认我不能夜战。”因此说道:“但凭赵元帅吩咐,你说夜战便夜战,你说明日再战就明日再战。”
赵匡胤听了笑道:“那好。咱们用完晚饭,挑烛夜战。”
杨衮说声好,两方就在战场用了晚饭,少停一时,双方举起火把亮子油松,把战场照的如同白昼。
赵匡胤跨上战马混血飞龙驹,手拎盘龙棍来到疆场。
杨衮见赵匡胤出阵,急忙对众儿子说道:“这赵匡胤武艺非凡,你们都不可乱动。让为父前去会会他。”
赵匡胤也对石守信等人说道:“今日我与杨衮对阵,谁也不许帮忙。违令者斩。”
杨衮手拎火尖枪来到疆场,说道:“久闻赵元帅盘龙棍从无敌手,今日杨衮能与赵元帅对阵,真是荣幸。”
赵匡胤也说道:“我也久闻火山王一条火尖枪天下无对,今日能亲自会会你,三生有幸。”
两个人客气了一会,赵匡胤说道:“咱们单打独斗,赌个局如何?”
杨衮一笑:“你说赌什么?”
赵匡胤说道:“若是我输了,黄河以北归你汉室,我周朝绝不干涉。若是你输了,守好你的河东,不得再与辽国侵我边疆,你看如何?”
杨衮笑道:“赵元帅既然敢替周主设下赌局,我杨衮便敢替汉主答应你。”
两人说好了,催马战在一起。
一个是霹雳大仙下凡,一个是火德星君降世,两个人都把浑身武艺施展开,只杀得天昏地暗,尘土荡天。
赵匡胤一条盘龙棍虎虎生风,抡开了一片虚幻;老杨衮一杆火尖枪窜上窜下,点出去寒光闪闪。一个举火烧天加泰山压顶,神鬼皆愁;一个窜出来如寒光电闪,神仙难逃。
两个人从初夜一直战到次日黎明,又打到日落西山。一连打了两天两夜不分输赢。
最后两匹马受不了了,老杨衮只战的汗流浃背,手脚发软。赵匡胤强打精神,用力抵挡。
两个人冲锋过头,杨衮的火龙驹毕竟年岁也大了点,跟随杨衮南征北战,驰骋沙场几十年,如今一连战了两天两夜,有点顶不住了。突然一个马失前蹄,把杨衮摔了下来。
赵匡胤一看,急忙收住飞龙驹,避免把杨衮蹚伤。
老杨衮见赵匡胤收住了马,急忙翻身起来。
赵匡胤说道:“老元帅,据我所知,你这匹马跟了你近四十年了吧。人活七十古来稀,这马过了四十,就像是人也到古稀之年了。这样吧,咱们休息三天,三天后再一决胜负,你看如何?”
杨衮心说:“这赵匡胤正在三十二三年盛之时,我已到了六十有一古稀之年,身体方面他可占着便宜。即使我们一样的武艺,我也不好战胜他。何况他的战马也正在十岁口左右,就像是人正在精壮之时。我的马已经到了四十一岁口,就像是人到了六七十的年岁,如何拼得过他的马?”
想到这里,杨衮说道:“好吧,既然赵元帅如此仁义,那我们三天后再一决胜负。”说完,牵着火龙驹回了本阵。
杨衮回了大营,哪知道火龙驹连战两天两夜,一病不起。杨衮见了心疼不已。
三天后,杨衮换上杨继业的青鬃兽再次与赵匡胤对阵。这一次,只打了一天,不分胜负。
杨衮知道再打三天三夜也分不出输赢,只好虚晃一枪,两马冲锋过蹬。杨衮取出走线铜锤,再次对面之时,一锤打出,赵匡胤躲闪不及,吓出一身冷汗。
哪知道杨衮把线一收,这铜锤又回去了。赵匡胤知道,这是杨衮给自己手下留情了。如果上次大战,杨衮使出这手,自己也许就一命呜呼了。
赵匡胤想到这里,把盘龙棍往得胜钩一挂,不打了。
杨衮见他不打,也把火尖枪挂在得胜钩。两人翻身下马,赵匡胤说道:“杨老元帅手下留情,赵匡胤永记在心。”
杨衮也说道:“这还要多谢赵元帅上次饶我之恩。”
赵匡胤急忙说道:“上次对阵,杨老元帅如果使出这手绝技,怕是我性命休矣!”
杨衮笑道:“想那周主宽仁大量,以仁义治天下,我杨衮早有耳闻。而你赵元帅南征北战,也是以德服人。我怎能暗下杀手,做那不仁不义之事啊?”
赵匡胤说道:“惭愧至极!我斗胆向老元帅讨一物件做个凭证,日后周汉互不侵犯,不知你是否答应?”
杨衮说道:“我也要向赵元帅讨一物件做个凭证,回去我也好说给我家汉主,汉周两国相安无事。”
赵匡胤听说,急忙把腰间的玉带解下来,交给杨衮。杨衮说道:“多谢赵元帅盛爱,如此重物,我杨衮……”
赵匡胤急忙说道:“我要你的铜锤。想我一生没遇到过对手,怎料却败在你的铜锤之下。我向老元帅讨了这铜锤,不但回去见了我家周主有个交代,也能留在身边,日后做个警戒。”
杨衮听了哈哈笑道:“如此说来,我这铜锤就送给你了。”
这段书叫做铜锤换玉带,将来赵匡胤登基,再下河东之时,这也是两家和好的凭证。
赵匡胤和杨衮各自收兵,柴荣见了大喜,吩咐大军直奔幽州进发。
走到瓦桥关,只见潘仁美大军也已回兵,原来潘仁美、高怀德率领大军一路杀到幽州,高怀德前军被辽军大将张远辉所困,潘仁美率人解围,杀了三天,也没冲破辽军。
突然从西方杀来一员小将,一杆湛金枪突破重围,杀死辽将张远辉,救出高怀德,与潘仁美兵合一处。经过询问,这才知道,原来这人正是高怀亮,也就是高怀德的亲弟弟。
柴荣说道:“久闻你弟弟从小失踪,今日寻到可喜可贺。”随即封高怀亮为殿前副都指挥使、侍卫步军都指挥使,随驾还朝。
柴荣命赵匡胤留下人马严守三关,大将袁申明镇守幽州。大军浩浩荡荡回了汴梁。
次年,西蜀犯境,柴荣命赵匡胤率部收服蜀地。
柴荣对赵匡胤说道:“二弟,如今我方意识到,每夜睡不安稳,日日提心吊胆啊。”
赵匡胤说道:“如今四方,皆为敌国,陛下放心,臣当为陛下开疆扩土,稳定天下。”
自此,赵匡胤开始为柴荣征战四方,平夷天下。三征南唐、打淮南破扬州,稳固了南方。只六年的时间,平定了四方。
柴荣说道:“如今只有汉、辽、西夏尚未收服。汉朝与我大周有铜锤换玉带之盟约,料也无妨。西夏对我朝也有敬畏之心。唯有辽国屡次犯我边疆,掠我土地。此狼子野心,须除而快之。”
众大臣苦苦阻拦,柴荣决意不听,命宰相范质与慕容延钊、石严超协助梁王柴宗训镇守汴梁。
柴荣御驾亲征,赵匡胤为帅,高怀德弟兄为先锋,潘仁美、郑恩、为随驾将军,率领十万大军征辽。
欲知此次出征胜败如何,请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