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步出圆通寺,他俩一路边走边看,展现在他们眼前的是青山绿水,空气是清新的,阳光是柔和的。田野里稻谷新收,一些拴成把的稻草贮立在田里宛如一个个草人。白鹤、野鸭悠闲地在田里觅食。
此时有农人驾驭着牛儿在地里翻动泥土,播下新的种子、新的希望。
怀芳这才心里缓缓热起来。
他们不知不觉中就到了西坝正觉寺,沫溪河对岸就是西坝场镇了,此处有一船摆对岸,李怀芳看到对岸沿河人家是一排吊脚楼。过船后来到街上,只见街道两旁是川西南穿斗木结构的青瓦房子,似接非接的房屋有飞檐壮其形,有的用材讲究、装接精湛,看上去极古朴凝重,青石铺就的地面,弯弯地伸到巷子深处。
杨彪向李怀芳介绍说,西坝古镇自古为水陆交通要冲,是南方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西坝位于五通桥岷江西面,与五通桥隔江相望,五通桥是盐业制作基地,自古有河(岷江)东产盐,河西产煤之说,主要是石麟方向盛产煤,而西坝作为煤的运输中转站,因而聚集着许多工人,加之在以前主要以水运为主,故而西坝已形成特有的码头文化,西坝豆腐也可以说是五通桥盐文化的衍生产物。
杨彪介绍道,“西坝豆腐”有文字可查,始于宋代兴于明朝万历(公元1573~1620)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顺江而来的放竹筏工人每每登陆后,吃的就是价廉物美的豆腐,西坝豆腐以家族和言传身教为主。
豆腐蛋白质丰富,能补充营养,在物质贫乏的当时,深受劳动人民喜爱,补他们称着为“软牙祭”,而西坝豆腐因其制作选用当地的水质和本地产的黄豆,故而味道也独特,相传唐代海通法师将自己化缘所得用于开凿大佛座像以镇三江之水,解除水患、造福于众生。在紧张的施工中,由于工匠们被海通法师“双目可剜,佛财难得”的壮举所感化,也开始自戒荤腥,一度因营养不良使工程停顿,海通法师心中着急,夜不能眠。一晚海通打坐时见弥勒佛自天而降,语曰:“修行是佛即众生,煮豆为腐化神奇。”法师顿悟。
于是乘舟沿岷江而下寻访,见西坝豆腐、豆腐乳色香味俱佳,便请西坝制作豆腐的厨师到工地做西坝豆腐给工匠们吃。西坝豆腐中富含人体所需的物质,解决了工匠们因戒荤腥后营养不良的问题,使大佛座像如期完工。据说公元803年,乐山大佛落成时庆功宴也是摆的“西坝豆腐席”。
李怀芳对杨彪如此了解西坝豆腐十分佩服,杨彪说道在外面工作,向别人说起家乡,自已就要首先了解家乡,才能给别人介绍,也才能让更多的人知晓嘛。
2.
两人一路走着,谈着,杨彪感到口干,建议到茶馆歇一歇。
于是他们来到临沫溪河边的一个吊脚茶楼,店家便上来招呼,要喝些什么茶,杨彪问了问李怀芳,李怀芳说就来点好茶吧,李怀芳环视了一下周围,见远处青山逶迤,近处杨柳低垂,清风徐徐拂面,又见一木板墙上用毛笔写有一首诗“苍山逶迤尽天涯,绿野效原覆菜花;溪船荡破山花影,且置香茗换浮槎。”
店家一会儿就沏上两只盖碗茶,李怀芳说道:“你这茶馆环境还挺好的,这木板墙上的字是谁人所写?”店家说道:“那是自然,我这个地方叫曾店儿,前几年有位养伤的将军时常到这里饮茶垂钓。一时兴起,拿来笔墨,本来是写在纸上的,我见他写得好,就叫他写在这墙上的木板上。”(这是1924年共和国的开国元帅刘伯承,在四川境内的南北战争中受伤,接受张二旅长之邀到五通桥养伤,期间曾多次到西坝曾店儿饮茶垂钓,当然这是后话。)
3.
他俩喝着茶,不觉已是响午,杨彪说,中午我们吃什么呢?
你说?怀芳含笑答。
吃西坝豆腐?
还吃豆腐呢?怀芳打趣道。
突然,两个人同时红了脸。
他们来到一家古色古香的西坝豆腐店,这里已是食客满堂,有衣着讲究的商人,有短褂露胳膊的船工,自然商人桌上点的菜肴要多些,船工桌上的菜肴就只二三样,是那易下饭的味大的麻辣豆腐、红烧豆腐之类。刚好有人吃了起身,他们叫店家赶紧收拾,这是一张临街的桌子,透过雕花的木窗,可见到街上来来往往的人群。
店家问他俩点什么菜,并给他俩一册显得有点古旧的黄纸写的菜谱,上曰:“西坝豆腐之凉菜类:芙蓉豆腐、花生拌豆丁、豆腐夹丝、五香豆腐干、凉拌鲜姜。西坝豆腐之热菜类:三鲜豆腐、鸡爪豆腐、灯笼豆腐、水浒豆腐、鱼烧豆腐、华诞豆腐、雪花豆腐、绣球豆腐、熊掌豆腐、脆皮豆腐、口袋豆腐、砂锅豆腐、瓤豆腐。”杨彪让李怀芳点菜,李怀芳就点了几样:芙蓉豆腐、豆腐夹丝、凉拌鲜姜、鱼烧豆腐、熊掌豆腐、口袋豆腐、砂锅豆腐。
能吃这么多?
两个人又是会心地笑。
两人都感到怎么有这么多话,怎么也感不到累,怎么能这样默契?
突然都不说话了。
枯坐着,等菜。
4.
这时,店外,锣鼓响起,他们寻声看去见窗外一耍猴的艺人,在街头扯起了圈子。猴子在艺人的指挥下,一个儿翻筋斗,一会儿去箱子里拿出各式各样的帽子戴在头上,还做着各种滑稽的动作,引得路人阵阵发笑。一会儿,一个约模十七八岁的姑娘,身穿绿衫红裤,翻了几个筋斗,来到场中,向众人拱了拱手,耍猴的老汉敲着锣鼓来到场中,停下锣声,说道:“初来贵地,望各位大爷、大娘、大叔、大哥、大姐捧捧场,耍点小耍,只为糊口。小女在此献丑了!”说罢,那姑娘将一朵鲜花放在身后,然后慢慢下腰,直至双手后翻,用嘴将花衔住,众人拍手称好。之后,姑娘又将鲜花放在身前,然后慢慢弯腰,头从两腿间穿过,最后嘴衔住花朵,之后慢慢起身,众人叫好声不断,杨彪和李怀芳不约而同地叫道:“好功夫!”耍猴老汉牵着猴子,猴子拿着锣的反面,向围观众人要钱,一些人见要钱纷纷散去,一些人则随便给点零钱丢在锣里。
杨彪和李怀芳起身想到店外给予俩父女些钱。
5.
这时,场子上来了三个膀大腰圆的汉子,为首的一脸横肉,短寸头,满面浓黑胡须,额头上有一道明显的刀疤,敞胸的凸肚上,长满浓密的胸毛,给人以威慑之感。紧随其后的两个,也是敞胸坦怀,鼓眼浓眉,一看就不是善人。为首的说道:“到我码头上,怎不来打声招呼?”
紧随其后的一人接着说道:“到了西坝,也不打听打听朱大爷,朱大爷可是西坝场袍哥龙头大哥(袍哥由地方三教九流人员组成的一种组织,分仁、义、礼、智、信辈份,仁字辈一般是有身份地位之人,义字辈以下一般由社会闲杂人等构成。)地皮费就不晓得交么?不懂规矩嗦。”
另一人说道:“今天收了多少钱?交来!”
耍猴老汉哆嗦着说道:“初来乍道,还没来得及去大爷那里报道,再说手头还没挣到钱孝敬大爷。”
为首大汉看了看锣里的钱,伸出一巴掌将锣打掉,钱随即散了一地,嘴里骂道:“就这么点?”吓得那只猴子“吱吱”跑到老汉身后。那为首大汉瞅瞅了场中的姑娘,说道:“这娘们长得还不错,陪老子玩玩,这地皮费就免了。”
耍猴老汉几乎用哀求的声音说道:“大爷那可使不得,待我再耍耍戏,多挣些钱给您老送去。”
一个大汉说道:“说得轻巧,你挣了钱跑了,我们去哪找。要是把这娘们儿弄到我们那里作押,就不怕你跑了!”
说罢,两大汉向姑娘靠近,姑娘向老汉身后退去,一个大汉一把拨开老汉,老汉躲不及防跌倒在地,接着那俩大汉迅速抓住姑娘的胳膊,老汉翻坐起来,抱住其中一个大汉的腿,哭泣道:“求求爷,放过我家小女!”
姑娘高声叫道:“放开我,你们这群坏蛋!”
围观的群众指斥着三大汉的不是,那为首大汉,环视了一下群众,大声道:“你们这些家伙不想吃饭了么?没你们的事就滚开!”众人知晓利害,纷纷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