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禹本纪》

那日李元嘉送我回到了屏园,他一路细心呵护我,照顾无微不至。

他说以后天一阁就是你的乐园,钥匙给你,你想什么时候去看就什么时候去看。

他还说以后要是心情不好了,不高兴了,就在天一阁的阁门前系上一条红色的丝带,他就会去陪伴她。

我只是听着,然后记着,回到房间的时候,看见手上那条红色的丝带,我才确信了自己今天经历的都是真的。

我将窗户用木棍支起来,斜着倚靠在窗边,手上拿的是从天一阁带回来的书,只是一点都看不下去。

李元嘉说朝廷复杂,事情为难,对我不利。

我私生女的身份会影响到父亲的地位吗?

房夫人还是不肯放过我吗?

王妃姐姐知道了我的身份了吗?可是我们离得这么近,为什么她不来看我?

慢慢的让自己从脱离的记忆中抽出来,强迫自己走入梦乡。

也许,我应该相信李元嘉,相信我未来的命运。

后续几日,我去拜见王妃姐姐的时候才知道她病了的消息,许是已经病了有些日子了,翠芳园里一直死气沉沉的压抑的感觉。

我担心姐姐的安危,可是我却见不到人,翠芳园的侍女一直说王妃病中,面容憔悴,不想见人。

我的直觉告诉我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就在那天上午,王爷和王妃都不在的那天。

我不想再去想,一个人就这样漫无目的的走着,走着,走到了天一阁。

打开门,看见里面满满的书籍,心情顿时开阔了不少。

往后走,过先秦,到了西汉,看到的是太史令司马迁流传的人物纪实《史记》,我取了下来,到书桌那里坐下来慢慢看起来。

司马迁的文字真的很精彩,刻画人物,用史实,评价也是不偏不倚,适中正好。一时间我竟是忘记了时间,沉浸在这书海之中。

读《舜本纪》,书中记载,《史记》中记载,舜的父亲是个瞎子,生母去世后,父亲又娶了一个妻子,并生了一个儿子。父亲喜欢后妻的儿子,总想杀死舜,遇到小过失就要严厉惩罚他。但舜却孝敬父母、友爱弟弟,从来没有松懈怠慢。舜非常聪明,他们想杀死舜的时候,却找不到他,但有事情需要他的时候,他又总在旁边恭候着,有一次,舜爬到粮仓顶上去涂泥巴,父亲就在下面放火焚烧粮仓,但舜借助两个斗笠保护自己,像长了翅膀一样,从粮仓上跳下来逃走了。后来,父亲又让舜去挖井,舜事先在井壁上凿出一条通往别处的暗道。挖井挖到深处时,父亲和弟弟一起往井里倒土,想活埋舜,但舜又从暗道逃开了。他们本以为舜必死无疑,但后来看到舜还活着时,就假惺惺地说:“你跑到哪里去了?我们特别想你啊……”他们经常想方设法害舜,但舜不计前嫌,还像以前一样侍奉父亲、友爱弟弟。后来他的美名远扬,尧帝知道后,就把两个女儿嫁给他,并让位于他,天下人都归服于舜。

我才突然意识到自己是多么浅薄的认知,舜帝乃是三皇五帝之一,其道德品质为后人所敬仰,他的幼时生活是这般辛苦,即便是自己最亲近的人也是这样对待他,可是他却以德报怨,从来没有起过恶念和坏心思,这样的人才能是顶天立地的人。

如果我也这样继续努力,是不是会被认可?父亲和房夫人,还有遗爱哥哥和王妃姐姐都可以接受我了吧。

突然想到这里,心情瞬间开朗了怎么能够拘泥于一点呢?

我突然很想把这个想法告诉李元嘉,刚想跑出门,却突然想到我都不知道他在哪里。

刚起的兴致,突然间就被浇灭了。

伤心的我再也没有兴致去读书了,看见从窗户射进来的阳光,我动了出去走走的念头,散散心情。

顺道把书都给带上了,出了天一阁,是一片大湖,天一阁本来就是建筑在湖上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李元嘉要把书阁建立在湖上,书本不是很怕潮湿吗?

想也想不懂干脆就不想了,出了湖上的游廊,我顺着小石子铺成的小路一直往前走。

想着找到一个树荫,然后继续读书,一路上有暗花明,别有一番风景。

走过牡丹园,又来到了假山这里,看到那高耸着的假山,我又想起了那天从上面摔下来的丑事,真的是太丑了。

那个圆滚滚的泰,他是不是也还记着这件事情呢?

幸好在韩王府没有再碰见他,不然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多丢人,多尴尬啊,太让人不好意思了。

想着想着,手又开始痒了,我发现我真的是有一种癖好,那就是登高。刚刚把书放下,准备爬上去的时候,谁知道,后面传来突然地一声笑声让我不知所措。

我回头一看,居然是那个圆滚滚的泰,我到底是跟老天爷心意相通吗?怎么就是想什么来什么呢?

他双手背后,钩着头笑眯眯的看着我,见我回头便道:“你还是没长记性啊?就不怕在摔下来吗?”

我一听他这么说,就知道他还记着我的丑事,心中一怒反驳道:“估计老天就是怕我摔下来,所以又让我在这里遇见你了!”

刚说完这话,我就后悔了。

他似乎是也从这里面听到了一些很不应该出现的信息。只见他的眼睛都笑成一个弯弯的线,嘴角上扬道:“所以,老天是让我来这里接你的吗?”

我感觉到一抹红云悄悄的爬上了我的脸颊,被他这样一回,我伶牙俐齿的嘴突然不知道该说什么了,所以想着法子的去转移注意力,想要把话题从这个太过于*的问题上面移开。

低头就看见了我刚才放在一边的书,是《禹本纪》,便弯腰拿起书背对着圆滚滚的泰坐在假山下面凸起的石头上,翻弄着书本看了起来。

想着有这样一个人在身边,我怎么的也读不下去书,真的是太捉急了,我不时偷偷的用书本挡着头,悄悄的从缝中偷看一下他是不是走了。

可是几次偷看都没有成功,我越是沉不住气了,这次准备好了用眼睛撇的时候,正对着我的眼睛冒出来一个很大的头颅,吓得我尖叫一声,手中的书本也被我扔飞了好远,哇哇的哭着捂着脸。

承认,我胆子很小。

直到看清楚突然冒出来的头颅原来是他之后,我那张牙舞爪的四肢才算是安静了下来。

这是第二次出丑了吧,而且还是挡着他的面,一种克星的感觉油然而生,让我恨得牙根痒痒,还让不让人家安静的做一个美女了。

忍无可忍,我的肚子在不断的转动蠕动着想要找出一两句特别适合这个场合,还有这个可恨的圆球的话。没想到他就像是没事人一样。

他似乎也是被我这样巨大的反应吓到了,但是好在他的自控和反应能力比较强,在第一时间就控制住了自己的心,没有跳出嗓子眼。

他笑了笑然后走过去把我扔出去的书本捡了回来,细心的拍了拍上面的灰尘,然后皱着眉头一本正经的教育我说:“书本很好的朋友呢,不应该乱丢弃,不然他会哭的。”

看着他假装正经的样子我突然不生气了,怒火就这样被压制了。

“大禹是位很令人敬佩的人物,为了天下苍生,三过家门而不入,该是怎么样的家国胸怀。”他拿着书叹道。

“三过家门而不入?”我刚刚看完《舜本纪》,并没有开始看《禹本纪》所以也不知道书中讲了什么样的故事。所以对这个三过家门而不入特别的感兴趣。

他看看我,扬起了嘴角,也随着我在石头上面找了个地方与我肩并肩相伴坐了下来。

他捧着书本,仔细的抚平褶皱的纸张,然后用一种很平和的语气给我讲述了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传说大禹和涂山氏在新婚后第四天,就接到了舜帝的命令,带人出去治理洪水。大禹这一去就是十三年,中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新婚后,便告别新婚妻子涂山娇,带着一批忠诚的助手,登上治水的路程。妻子送他出门,大禹对妻子说:“我这次出门,要去很多地方,不知什么时候回家,难以照料你。日后你生了孩子,就取名叫‘启’。启,就是启行的意思,以此纪念我们这次的离别吧!”大禹和助手们跋山涉水、顶风冒雨,经历了无数艰险,足迹遍及九州大地,为的是察看地势,查明河道。大禹外出治水后,第一次路过家门是在出门后的第十个月,他带人修渠路过家门,这时,妻子涂山娇刚刚生下儿子夏启没几天。这天,大禹路过家门,正巧听到自己的孩子“呱呱”的啼哭声,妻子涂山娇边哄孩子边骂大禹是个不顾家的死鬼。同行的人都放慢了脚步。有人说:“禹王,您回家住几天吧!”大禹没有停住脚步,边走边说:“现在灾情严重,治水要紧!”还有人说:“你还没有见过自己的亲生孩子,回家看一眼吧。”大禹也很想进门去看看妻子和刚出生的孩儿!可一想,工程的事多,还有许多事要他去办,因而摇了摇头,郑重地说:“我现在重任在肩,可不能因家事而误了国事呀!”说完,他就大踏步地向前走去。”